昨天,也就是2018年的9月1日上午,上海浦东新区发生一起“土方车碾人”事件,其中一名当事人当场死亡,目前警察已介入调查此案件。
这起事件或许你已经听朋友说起过,亦或许你是当时的目击者,但相信更多的人是看了这篇推送才知道还曾发生过这样一起事件。因为这类的交通事件每天都在上演,多到它已经无法成为媒体人眼中的“大事件”,但我却有很多话要说。
不幸遇难者李工,是一名电梯维保技术人员,膝下有一儿一女,最小的儿子今年刚刚年满一岁。
事情发生的前夕是由一起电话引起的。难得休息的周六,李工正准备兑现很久前答应孩子们的郊外远足,却还是被工作的电话给打乱了计划。他保养的一台浦东区的电梯发生关人事件,维保人员必须在30分钟内赶到,否则将面临政府部门罚款。距离事发地相对较近的他自然是首要的人选,他想着“把乘客们安全解救出来,如果没有什么大难题,以他的技术操作起来应该很快,还不会耽误家里面的事”,于是他跟家人告别以后骑着他平时一直骑的电瓶车赶往现场放人,可谁知此次的告别却成为永远的诀别。
或许有人会说,一定是他骑的太快并且没有遵守交通规则才酿成的结果。不可否认,快是肯定的,在当时那种紧急的情况下每分每秒都至关重要,但不遵守交通规则却是万万不敢冒认,因为没有人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。逝者为大,还请你善良。
对于未曾从事电梯行业的人来说,这件事或许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,但对于身在电梯行业并从事电梯维保工作的人来说,这件事让他们心惊。因为只有他们知道,他们每天的工作环境有多危险,可能一不小心就会付出性命的代价。
在中国,做一个电梯技术人员有多难?
工资与付出不成正比
在中国,一个满怀技术的技术人员一定工资非常高,但有一个行业除外——电梯维保。一群有着过硬技术,并时刻保障着大家安全的技术人员,工资水平却非常低,低到如果只做这一份很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,更何况还有父母、妻子、孩子。
所以他们通常都身兼“数职”,接很多私活来丰盈收入,给家人好一点的生活。也许这一刻你才刚刚见过他,下一刻他就会出现在距离你十几公里处工作,日晒雨淋,周而复始。
24小时的随传随到
听起来似乎没什么,有很多职业都是24小时待命的,就连便利店都是24小时的,但请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每月给你几千块的工资,让你24小时待命不准关机随传随到,你能做到吗?
一年365天,几乎每一天都是工作日,没有放假没有周末,就连再普通不过的逛街吃饭也得计划了再计划。
别人眼中“不体面”的工作
如何定义现代人眼中体面的工作?光鲜亮丽的外表,富有品质的生活,这可能不足以概况全部,但相信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理。
恰恰从事电梯维保的工作人员巧妙的避过了这些“体面”,他们上班穿着最普通不过的工作服,工作完后很可能是一身的油腻;他们每天都在工作岗位上,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。来往的人偶尔用余光看看他们,心里却只是想着“真烦,又得走楼梯了”。
本该备受尊敬的工作,却承受着世间最无情的冷淡,他们不安,他们彷徨,他们渴望被大家认可却又无能为力,而这些又能怎么样呢,生活还要继续,无法改变别人,只能做好自己,在这里我想说:电梯人,你们是城市的标兵,每座城市都是因为有了你们才更美丽,你们是最棒的!、
所以我们的电梯人一接到救援电梯 为什么要拼命抢时间? 是因为困在电梯里会让人窒息? 是因为困在电梯里会危及生命? 都不是 是因为法律法规的规定 市区的电梯发生困人现象必须30分钟内到达 郊区一个小时。 所有确切的说是因为 为了避免罚款 当然被困者希望能被越快救出越好,但这也涉及到救援成本的问题:如果每台电梯配备一名电梯工,随时等待救援那是最好的。 电梯人赶到晚了是违法吗? 为了赶到现场,路上可以交通违章吗? 30分钟是怎么计算出来作为衡量尺度的? 110出警规定几分钟到? 119救火规定几分钟到? 120救命规定几分钟到? 122交通事故规定几分钟到? 这四个没有一个不装警报的,谁敢不让路?谁不让就罚!当然、必须、还是用的最拿手的行政处罚!好,就算1、2、4是管理机构,那120呢?是不是收钱服务的? 说到底,电梯维护保养也是一种服务!是服务就有高低的区别,就像你买了飞机头等舱就可以享受头等舱的服务,买了经济舱就可以享受经济舱的服务,毕竟两者的价格差的很多!你总不能买了经济舱的票却要求享受头等舱的服务吧! 比如,在医院或大型小区,电梯维保公司都会设置专门的维保站!当然,也有人会说:有时间的规定有利于电梯索赔!超过多长时间就应该得到赔偿!或许某一天,大家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“恭喜你被困电梯啦!”,因为被困电梯有钱拿! 我听一名维保公司的负责人跟我讲,他们对于被困电梯的处理过程大致是:将被困人员救出后,首先问需不需要到医院检查(尤其是老年人),接下来是送到医院做个全面检查、然后再每人送上一个花篮外加200元慰问金,然后是不停的道歉:对于本次困人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! 部分省市罚款规定如下: 《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》,2016年8月1日起施行。办法规定,市区电梯困人,接到报告后,维修人员必须30分钟以内到场,市区外的1个小时以内到达,被困时间超过1小时,最高可罚1万元。 《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》,2011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值得关注的是,如果电梯出了问题,造成乘客被困一小时以上的,电梯使用单位最少要被罚3000元,最高可罚3万元。 《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》,2018年1月1日起施行。被委托管理电梯的物业服务企业没有尽到安全管理义务,致使发生乘客滞留电梯轿厢,导致乘客被滞留轿厢半小时以上的,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。 《北京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》,2008年实施。电梯紧急报警装置不能有效应答紧急呼救的,处2000元罚款;发生电梯乘客被困故障,未及时采取措施对被困人员进行抚慰和组织救援的,处5000元罚款。 《内蒙古自治区电梯安全管理办法》,2015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如果电梯乘客被困报警后30分钟内未有救援赶到现场,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将被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。 《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》,2015年4月1日起施行。应急救援电话24小时有效应答,接到乘客被困报警后,30分钟内赶到现场完成救援解困,超时的维护保养单位将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。 以上这些条例无一部关心电梯维保人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(比如有没有五险一金,有没有拖欠工资,有没有加班费等),维保费的高低等,但是他们对于电梯维保人员统一做了一个规定:市区的电梯发生困人现象必须30分钟内到达,郊区一个小时。 以下是电梯人的心声 希望大家了解和支持! 1、国家把维保接过去做,统一编制,统一强制定价,5平方公里设置维保救援中心,配备统一服装,统一车辆摩托车,统一标识,特许车辆使用,立法谁不让急救维保车辆违法!保障人民安全使用电梯安居乐业! 2、公交车坏了罚款吗?火车堵了乘客被困车厢罚款么,荒谬的条例。 3、我们来比赛,比试比试110-119-120-122还有我们电梯维保人员,突发状况看看都要用几分钟到达。 4、我试过一次,市区困人,一接到电话立马拿上工具出门打车,好了,路上大塞车,过到去就已经过了40几分钟了。好无奈,不是我们不想快点去救人,是交通情况不允许。有时一困人,乘客慌了,乘客一慌,物业慌了,死命催。其实国家就应该多多普及一下电梯困人的正确做法。 5、如果平均每台电梯的年保养费达到10000——100000元,我代表我本人郑重承诺,每次解救被困乘客超过30分钟的,我愿意承担每次100——1000元的罚款。 6、强烈要求国家出台配备警报车辆,如:110.120.119之类的紧救援车辆。警报一响,所有车辆必须让路。不让路的罚十万以上二十万以下。 7、同样是不可缺少公共交通工具,同样是服务于社会。而电梯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平等的对待,电梯工为什么要24小时在岗,为什么要30分钟到达现场,电梯工不是119,110,120,而电梯工却要承受比他们更加严格苛刻的要求。电梯工缺乏安全感与自由,社会欠电梯工一个公平! 8、前不久,一小区停电关人,我接到电话就骑上摩托车赶过去,路上被交警拦下,扣两分罚款200元,说无信号灯路口,机动车未停车让人,本来5分钟路程,结果被交警耽误到半小时才到,还被扣分罚款。 写在最后的话 社会欠电梯人一个公平,我们呼吁修改“困人超三十分钟罚款”规定!身为电梯人,你对法规有什么要说的? 本欲同相守,怎料惨离别。或许意识消失前的那一刻,李工最放心不下的可能还是那对幼小的儿女。身为电梯人总是亏欠孩子太多,你对孩子有什么要说的? 我们郑重申请 政府重新修订“困人三十分钟罚款”的规定 电梯人转发出去 往期精彩: 【电梯圈】现在为电梯人创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,现有奥的斯、三菱、迅达、通力、日立、蒂森、东芝、富士达等电梯品牌微信交流群。欢迎广大电梯技术爱好者的加入,本群禁止广告。如有商务需求,请加小编微信号:67172025,务必注明加群理由!
【新考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A证电梯操作证T证考试,高通过率,最快的一周下证。
【复审】全国证可以复审,无需原件,资料简单,复审出证速度快。因疫情原因过期证件也可以处理。
【评审】出售电梯安装维修资质所需要的仪器和校准报告。
【联系方式】有意向的可以联系13013558591(微信同号)
广东省 2F
登录回复
电梯工会不做为呀,政府不重视!特别有种的人也都不想干的工作!
广东省 1F
登录回复
天天就知道埋怨,你们不知道改行嘛,我退出维保三年了,随便找家公司做维修机械都比搞电梯工资高,也不要二十四小时待命时间也充足,改行吧
山东省临沂市 B1
登录回复
@ 奔波 恭喜脱坑,只是有时候迫于各方面的压力,没法迈出这一步
广东省深圳市 B2
登录回复
@ 默者 我也是电梯工,这些都是我经历过的,现在生活水平高了,都过上富康生活,唯独电梯这行业得不到保障,有时候电梯困人,就短短20分钟,起码接了5,6次物业,或者被困人电话,一边骑车一边接电话,大家说在路上走能安全吗?过了我们这一代,大家睁大双眼看下以后还有多少人肯做这行业。